《基因啟示錄》中提到,當我們聽老師講解或者閱讀課本時,我們的大腦會理解、儲存這些信息,而且在以后需要時,還能把這些信息提取出來,這就是學習。
我們的大腦如何處理和儲存信息呢?外界的信息首先會被我們的感覺器官,比如眼睛和耳朵轉換為電信號,傳進大腦。我們的大腦中大約有10億個神經元,信息的儲存和處理都是在神經元里發生的。神經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收和發送電信號,就像一個導電的電子元件。神經元不僅能夠接收和發送電信號,還能根據自己收到的電信號來調整發出信號的強弱,我們把這個特點叫作可塑性。
這種可塑性的實現靠的是神經元里的基因表達。當神經元接收到電信號之后,信號兵會把電信號轉換為化學信號,然后傳給管理者,最后啟動工人基因的表達,生產蛋白質。接著,新生成的蛋白質會被運送到突觸里,神經元的信號也會因此增強。
當你聽到別人講了一句特別有道理的話時,在你的大腦里,這句話會通過信息的轉換激活神經元里的基因表達,使突觸的活性增強,你聽到的這句話就以神經元電活動頻率變化的形式儲存在了大腦里。
人類的大腦就是通過神經元之間具有可塑性的電活動記錄下了我們聽到、看到、聞到和摸到的萬事萬物。所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有科學道理的。如果信息反復刺激神經元,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就會更多,突觸就會更多,也就記得更牢靠。所以這里包含著一個學習的竅門:重要的知識要反復看,學而時習之。
大腦的可塑性終生存在。如果你不利用大腦的可塑性,堅持學習,那么神經元里的基因就不會打開。(卯言)